热门搜索:网页游戏 火箭球赛 热门音乐 2011世界杯 亚运会 黄海军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快讯 >> 内容

第三代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有效控制餐后血糖

时间:2018/11/5 11:10:10 点击: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共同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

会议于 2017 年 8 月 23-26 日在苏州召开。众多国内外内分泌专家在本次大会上做了精彩报告,来自全国各地5000 多名专业人士参加了本次盛会。

记者了解到,在这本次学术大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内分泌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解放军总医院陆菊明教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神经并发症学组组长赵志刚教授等专家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和餐后血糖进行了专题研讨,并一致认为,第三代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有效控制餐后血糖,餐后血糖怎么测

餐后血糖成为心血管死亡率的独立高危因素

记者从糖尿病神经病变和餐后血糖专题讨论会上了解到,所谓餐后高血糖,是指在餐后2小时左右血糖峰值超过了7.8mmol/L,而在正常情况下,餐后2小时血糖值在4.6~7.8mmol/L之间。在糖尿病发病的早期,一般的表现是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还处于正常范围。

 

 

有专家介绍说,在一些高危人群或2型糖尿病患者中,当其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还正常时,餐后血糖已经升高,因此餐后血糖是一个较早的诊断指标。餐后血糖增高,可能已伴有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

国外糖尿病干预研究(DIS)发现,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餐后高血糖会使老年人发生致死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1倍以上。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7.8~11.1mmoI/L之间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约为正常人的2倍;而餐后血糖大于11.1mmol/L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则上升到正常人的2.5倍。

“近年来,很多学者都高度关注餐后血糖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都证实了餐后血糖是心血管并发症发病和死亡的独立高危因素,相反空腹血糖与心血管并发症不具有相应的相关性。”专家在演讲中介绍,餐后血糖对猝死的预测性超过空腹血糖,发生猝死的危险性随着餐后2小时血糖的升高而升高。

控制餐后血糖成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和餐后血糖专题讨论会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神经并发症学组组长赵志刚教授讲解到,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属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的核心是在高糖和其他作用下,抗氧化酶受到了抑制,同时伴有炎症反应,一般是末梢神经首先受累,临床常见的表现为周围神经痛,主要是慢性疼痛,严重时甚至引发足部溃疡和截肢,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困扰。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江苏新闻网(www.zaoyuanedu.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江苏通管局

  • 江苏新闻网 版 权 所 有 ,信息来自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管理员处理!邮箱:501734467@qq.com
  • #